出处:语词卷 • M • měi • 美
词条 | 美术 |
释义 | 美术 美术(měi shù) 指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也专指绘画。 出处:语词卷 • M • měi • 美 美术 美术专业期刊。前身为《人民美术》。创刊于1950年2月,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机关刊物。王朝闻、李桦为执行编辑,共出版6期。1954年1月20日正式创刊,改今名,为月刊,1961年改双月刊。至1966年出至第2期停刊。1976年3月复刊,至1979年第1期为双月刊,1979年第2期始改月刊。至1989年12期,总期数为264期。1987年6月以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年7月改由《美术》杂志社出版。 出处:美术卷 • 鉴藏、著述与报刊 • 作品 • 中国 美术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欧洲17世纪开始用这一名词时,泛指含有美学情味和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以别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也有认为“美术”一词正式出现应在18世纪中叶。18世纪产业革命后,技术日新月异,商业美术、工艺性的美术品类日多,美术范围益见扩大,有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等,而文学、音乐、舞蹈则一般不再被归入美术范畴。中国19世纪末,在李筱圃、傅云龙著作中始见“美术”一词,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但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因此,各种新兴的当代艺术,包括行为艺术、概念艺术、设计艺术等也一并被归于此。传统的美术,因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颜料、绢、布、纸等,雕塑用木、石、泥、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空间静态形象,故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至于舞蹈、戏曲等表演艺术,虽也注重可视的空间形象塑造,但因其不仅止于诉诸视觉,且具有时间动态的特征,故一般不称作“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当代艺术则打破了传统美术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的限制。 出处:美术卷 • 通用名词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