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抗日游击区
释义
东北抗日游击区
东北抗日游击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军民抗日斗争风起云涌。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提出组织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反对关门主义,主动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各种义勇军,中共直接领导的游击队已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1936年直接领导东北党组织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提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的决议,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陆续改编为抗日联军的各军。在东南满地区,由抗日联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合编为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分别领导两军开展游击战争。在北满地区,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第四军军长李延禄、第六军军长夏云杰,在松花江两岸顽强战斗。在吉东地区,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坚持游击战争;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率部在乌苏里江沿岸和松花江下游开展游击战争。除上述7个军由共产党直接领导外,到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还建立了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军在依兰、方正、汤原、舒兰、桦川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东北抗日联军建立11个军,共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粉碎敌人多次“讨伐”。有力地打击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日军,支援和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根据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