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抗日联军
释义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  简称“抗联”。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先后领导创建了10余支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1933年5月中旬,中共满洲省委决定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并在上述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上,先后组建6个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后发展到11个军。同年7月、1937年10月、1939年5月,先后合编为第1、第2、第3路军,第1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第2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第3路军李兆麟任总指挥。在此期间,部队最多时发展到3万余人。1939年以后,由于斗争形势恶化部队减员较大,至1941年初已不足2 000人。后陆续转移至中苏边境地区坚持斗争。1942年8月,缩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1945年8月,配合苏军参加远东战役,后改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10月,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东北抗日联军  简称“抗联”。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1936年2月20日,由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称。后发展到11个军。1936年7月、1937年10月、1939年5月,先后编成第一、第二、第三路军,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第二路军由周保中任总指挥,第三路军由李兆麟任总指挥。在此期间,部队最多时发展到3万余人。1939年以后,由于斗争形势恶化,部队减员较大。1940年缩编为10个支队分散活动。至1941年陆续转移至中苏边境地区坚持斗争。1942年8月,缩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约1 700余人,旅长周保中,政治副旅长李兆麟。1945年8月,配合苏军参加远东战役,10月与进入东北的八路军会合,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次年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军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