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曹操
释义
曹操
曹操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世族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喜音乐,善作乐府诗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魏晋南北朝作家
曹操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兖州牧,收编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称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 操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三 国
曹操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十三年,进位为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国家统一、唯才是举、破除门第几个方面,是我国古代大一统文化和人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曹操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兖州牧,收编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称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著《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和军事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