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J • jìn • 进
词条 | 进士 |
释义 | 进士 进士(jìn shì) 意即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叫做进士。试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明清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出处:语词卷 • J • jìn • 进 进士 ⑴ 科举中通过进士科考试中式者之名称。其名始见于《礼记·王制》,乃逐级经秀士、选士、俊士、造士之选,最后进荐于周天子之士人。隋以之为考试取士科目。应是科考试者谓之举进士,唐中期后地位渐在诸科之上,被视为入仕正途和资格首选。明清时期举人应会试中式,并经殿试取中者,得分别赐予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的资格。 ⑵ 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设,唐因之,为岁举之常选,与明经同为主要取士科目。最初只试时务策,高宗晚年加试帖经和杂文,杂文考试又渐重诗赋,形成三场考试程式。录取较明经为难,明经十取一二,进士只百取一二,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唐前期地位在秀才、明经之后,后声誉日隆,地位渐居众科之上,成为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宋熙宁年间王安石改革,废明经、诸科,存进士科,试经义、论、策。元祐四年(1089年),又分设为经义进士与诗赋进士两科,几经分合。宋之后科举考试不再分科目,仍习惯沿称与武科相对之文科为进士科。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进士 意即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叫做进士。试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明、清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