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㊀〔復〕
  ❶又;再。如:日复一日;死灰复燃;旧病复发;一去不复返。《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以伐。”《史记·刺客列传》:“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❷还;返。如:循环往复。《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复。”
  ❸恢复。如:收复;复婚;复职;复古。《史记·平原君列传》:“三去相,三复位。”
  ❹告;回答。《管子·中匡》:“管仲惧而复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王辞而不复。”
  ❺报复。如:复仇。《左传·定公四年》:“〔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❻免除徭役。战国魏国考选武卒,考中者“复其户”,即免除全户徭役。秦商鞅变法,规定努力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即免除本身徭役。秦始皇曾将民众三万户迁到瑯邪台,“复十二岁”;将三万户迁到丽邑(今陕西西安东北),五万户迁到云阳,“皆复不事十岁”。代通例,爵位到五大夫,武功爵到千夫,才得“复”。后代也有沿用此法的。
  ❼古代丧礼称招魂为“复”。《礼记·檀弓下》:“复,尽爱之道也。”
  ❽通“覆”。累土为室。《诗·大雅·绵》:“陶复陶穴,未有家室。”陆德明释文:“复,累土于地上也。《说文》作‘覆’。”
  ❾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易·复》:“象曰:雷在地中,复。”
  ❿姓。春秋楚国复遂
  ㊁〔複〕
  ❶夹衣。《释名·释衣服》:“有里曰复,无里曰单。”《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常著皂帽,布襦裤,布裙,随时单复。”也比喻夹层的。如:复壁。
  ❷重复;繁复。如:复制;复姓;复方;复写;复分数。张衡《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处:语词卷 • F • fù • 复
  免除徭役。战国时魏国考选武卒,考中者“复其户”,即免除全户徭役。秦商鞅变法,规定努力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即免除本身徭役。秦始皇曾将民众三万户迁到瑯邪台,“复十二岁”;将三万户迁到丽邑(今陕西西安东北),五万户迁到云阳,“皆复不事十岁”。汉代通例,爵位到五大夫,武功爵到千夫,才得“复”。后代也有沿用此法的。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事件、一般制度 • 先 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