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福利经济学
释义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以社会全体成员的经济福利总和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分新旧两派。旧派以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为代表,以效用在各人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为理论基础。主张国家调节生产资源的配置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新派源于意大利帕累托,为英国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萨缪尔森所倡导。以无差异曲线为理论基础,认为在基本保持自由竞争的市场调节机制的条件下国家采取适当调节措施,就可达到最大的社会经济福利。是“福利国家”的理论根据之一。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概念
福利经济学  书名。英国庇古的代表作。1920年出版。福利经济学的经典文献。全书共四篇六十六章。基于福利最大化原则评价经济体系运行,认为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的数量、分配和波动;增加经济福利的过程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或减少国民收入的波动。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著作
福利经济学  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经济体系运行的经济学理论。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研究影响社会福利的各种因素,对不同经济状态的优劣进行比较,从理论上阐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各种可能的途径并作出选择。其结论一般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经常成为政府作出政策选择的理论依据。分新旧两派。旧派以英国庇古(Arthur Cecil Pigou, 1877—1959)为代表。其标志是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以基数效用论为理论基础,吸取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42—1924)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消费者剩余概念)。认为影响经济福利的主要因素是国民收入的总量和国民收入的分配;通过使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中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使国民收入增长最大化,从而增加经济福利。又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观点出发,认为采取收入均等化措施是增加经济福利的另一主要途径。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 1904—1989)、卡尔多(Nicolos Kaldor, 1908—1986)等人根据帕累托首创的序数效用论,提出了新的福利基金学说,即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主张序数效用论,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认为,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每个人的效用,而个人间的效用具有不可比性,因此,资源的最优配置才是达到最大福利的途径,与此相应地建立了一整套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并提出了补偿原则论和社会福利函数论,据此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状态作出评价和选择。认为在基本保持自由竞争的市场调节机制的条件下国家采取适当调节措施,就可达到最大的社会经济福利。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经济社会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