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曾子 |
释义 | 曾子 曾子(前505—前436) 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南)人。名参,字子舆。孔子晚年学生。《论语》书中尊称为“曾子”,开首篇《学而》有子之后即出其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人因以为《论语》之传与之有关。以孝著称,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矣”。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之道(《论语·里仁》)。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被认为相对子夏的传经之儒,是孔门传道之儒。讲性命与天道与义理,传孔子之学于子思、孟轲。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大戴礼记》记有其言行。后被尊为“宗圣”。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曾子(前505—前436) 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名参,字子舆。孔子学生。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等主张。《大戴礼记》中记载有他的言行,相传《大学》为他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春 秋 曾子(前505—前436) 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南)人。名参,字子舆。孔子学生。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等主张。《大戴礼记》中记载有他的言行,大多是阐发关于“孝”的观念。相传《大学》为他所著。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