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比喻事情的始末。《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颖达疏:“两端,终始也。”谓竭尽所知,告以事情之终始。
❸两可的态度。《史记·魏公子列传》:“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持两端,谓采取骑墙的态度。
❹事物统一体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张载《正蒙·太和》:“天地变化,两端而已。”《朱子语类》卷九十四:“统言阴阳,只是两端,而阴中自分阴阳,阳中亦有阴阳。”
出处:语词卷 • L • liǎnɡ • 两
词条 | 两端 |
释义 | 两端 两端(liǎnɡ duān) ❶两个极端。《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郑玄注:“两端,过与不及也。” ❷比喻事情的始末。《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颖达疏:“两端,终始也。”谓竭尽所知,告以事情之终始。 ❸两可的态度。《史记·魏公子列传》:“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持两端,谓采取骑墙的态度。 ❹事物统一体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张载《正蒙·太和》:“天地变化,两端而已。”《朱子语类》卷九十四:“统言阴阳,只是两端,而阴中自分阴阳,阳中亦有阴阳。” 出处:语词卷 • L • liǎnɡ • 两 两端 ❶两个极端。《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郑玄注:“两端,过与不及也。” ❷事物统一体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北宋张载《正蒙·太和》:“天地变化,两端而已。”认为事物的对立矛盾普遍存在,“两端”为天地变化的根源。南宋朱熹说:“统言阴阳,只是两端,而阴中自分阴阳,阳中亦有阴阳。”(《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认为“两端”即事物的矛盾,矛盾中又有矛盾。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