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dch/16_1480409147_282/pic/jpeg/rId54.jpeg)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清代作家
词条 | 严复 |
释义 | 严复 严复(1854—1921) 清末民国间思想家、翻译家、文学家。初名体乾,改名宗光,字又陵,登仕改名复,字几道, 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六年(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等文,主张维新变法。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政变后任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协办上海复旦公学。先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入民国,曾任京师大学堂校长。晚年思想日趋保守。工文,往复顿挫,长于政论。亦工诗。有《瘉壄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人辑有《严复集》。 ![]()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清代作家 严复(1854—192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建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留学英国海军学校,亦研习西方社会、思想和文化。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1889年任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重要文章,1897年又办《国闻报》,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说。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号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观点。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社会通诠》、《法意》、《穆勒名学》、《名学浅说》等西方近代名著,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逻辑学,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还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于教育颇多贡献。1896年创办天津俄文馆,兼任总办,并支持张元济办通艺学堂;1906年协助马相伯办复旦公学并任监督,旋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1912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后改称北京大学校长兼文科学长。批判“中体西用”说,以“牛之体难有马之用”为喻,论证无论中学、西学都自有其体用,提出“体用一致”观点,含有构建民族新文化的设想。吸取斯宾塞思想,主张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初步论述了德、智、体三育兼备的现代教育目标体系。辛亥革命后,思想趋于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列名筹安会。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幾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辑有《严复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严复(1854—1921) 近代启蒙思想家。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治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翻译《原富》、《群学肄言》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并加按语,抒发己意。所加《原富》按语,集中反映了他的经济思想。译有《天演论》,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幾道诗文钞》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严复(1854—1921) 中国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 福建侯官(治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等唯心主义观点。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辛亥革命后,思想日趋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列名筹安会。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幾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有《严复集》。 ![]() 出处:哲学卷 • 逻 辑 学 • 中国逻辑史 严复(1854—192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中国社会学的先驱者。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建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1889年任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是第一个将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人。他把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成《群学肄言》,并阐明自己的社会思想主张,这些思想对以后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思想趋于保守。今辑有《严复集》。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人 物 • 中 国 严复(1854—192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建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1889年任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等唯心主义观点。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辛亥革命后,思想趋于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列名筹安会。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幾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有《严复集》。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事业 • 人物与著作 严复(1854—192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治今福州)人。福建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1889年任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等唯心主义观点。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潜心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1906年出任复旦大学校长。辛亥革命后,思想趋于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列名筹安会。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幾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辑有《严复集》。 ![]()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严复(1854—1921) 中国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 福建侯官(治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清光绪六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揭露和批判程朱的“理居气先”和陆王的“良知良能”。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但也宣扬了庸俗进化论和“是实非幻者,惟意而已”等唯心主义观点。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辛亥革命后,思想日趋保守,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列名筹安会。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幾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有《严复集》。 ![]()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