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夏
词条 | 夏景宗 |
释义 | 夏景宗 夏景宗(1003—1048) 即“嵬名元昊”。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党项族。夏国王李德明之子。1032—1048年在位。小字嵬理,后更名曩霄。好佛,通蕃汉文字、兵法。1032年嗣位,改唐、宋所赐姓为嵬名氏,自称兀卒(吾祖)。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立官制,制礼仪,造文字,建蕃学,设左右厢十二监军司,辖有二十二州。对宋辽作战屡获胜,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后在皇族与后族争权斗争中被太子宁令哥刺死。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夏 夏景宗(1003—1048) 即李元昊、赵元昊、嵬名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之孙,李德明之子,母卫慕氏。小字嵬理,后更名曩霄。雄毅有大略,谙兵法、法律、佛学,通汉文字。曾向其父提出“英雄之生当王霸”的主张。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受父命率兵西攻占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遂被立为太子。明道元年(1032年),父死,继王位。取消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西夏语,“皇帝”意),下秃法令,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蕃文(西夏文),建蕃汉二学院,还仿中原制度并结合民族特点建立官制,升兴州为兴庆府,分设监军司。接连对北宋、吐蕃、回鹘用兵,进一步扩大了版图,“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成为与宋、辽抗衡的第三大势力。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正式称帝,建大夏国,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定都兴庆府,并公开上表于宋。宋诏削其官爵,悬赏捉拿。后与北宋征战不断,双方连年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北,一说西吉兴隆镇一带)、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大战,宋朝皆惨败。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与北宋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赐西夏银、绢、茶25.5万两、匹、斤。同年与辽失和,双方大战于贺兰山,辽军败,旋即议和。曾诬杀大将野利遇乞,后与遇乞妻没藏氏私通,引起后宫矛盾。又夺太子宁令哥妻,为“新皇后”,引发父子矛盾。十一年,被宁令哥刺伤身亡。在位17年。谥“武烈皇帝”,庙号“景宗”,墓号“泰陵”。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西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