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词条 |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
释义 |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干部的高等学府。1937年1月19日,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林彪任校长。1939年7月后,抗大总校先后迁往山西省武乡县和河北省邢台县。1943年1月,再度迁回陕北。3月,徐向前任代校长,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至1945年春,在晋冀鲁豫、晋察冀、山东、晋绥、华中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14所抗大分校,培养了10余万名军政干部。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培养和训练军政干部的学校。前身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19日改称现名,林彪任校长,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兼政治委员。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为主,同时招收来自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学习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课程,并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1939年7月后,抗大总校先后迁往山西武乡县和河北邢台县。1943年1月再度迁回陕北。3月,徐向前任代校长,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至1945年春,抗大总校共办了8期,在晋冀鲁豫、晋察冀、山东、晋绥、华中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14所抗大分校,培养了10余万名军政干部。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社团、组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