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词条 |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
释义 |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进行的伟大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等问题举行谈判并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和《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解决国内问题的五项协议。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国民党军一直没有停止对解放区的进攻,在其完成各项军事部署后,又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6月26日开始,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挥解放区军民奋起还击。经过1年作战,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与此同时,在共产党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包围之中。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夺取全国胜利及其以后的基本政策。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解放军分路追歼国民党军残余部队。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大规模作战结束,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简称“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进行的伟大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等问题举行谈判并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即《国共停战协定》)。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解决国内问题的五项协议。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国民党军一直没有停止对解放区的进攻,在其完成各项军事部署后,又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6月26日开始,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挥解放区军民奋起还击。经过1年作战,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与此同时,在共产党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包围之中。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夺取全国胜利及其以后的基本政策。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之后解放军分路追歼国民党军残余部队。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大规模作战结束,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战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