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朝贡制
释义
朝贡制
朝贡制  是以封贡为交往模式,体现中国与藩属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目的是维护中国的至尊地位,是儒家思想与宗法观念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反映。它起源于先秦的封建制。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了朝贡制度。后被推广到中国对周边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最后扩大到所有来访国家的交往上。朝贡走向制度化在西汉,主要是通过与匈奴的关系体现出来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有“海外宾服,四夷纳职”的话,“职”就是贡品。至隋唐时期已初具规模。唐设鸿胪寺,专门管理诸蕃朝贡的接待工作:“蕃国朝贡:每使至,鸿胪勘问土地风俗、衣服贡献、道里远近,并其主名字报。”(《唐会要》卷63《诸司应送史馆事例》)宋元时期在制度上渐趋完善。对贡期、贡使接待、贡物转运和回赐的规格,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宋朝在各港口设“来远驿”接待贡使,具体由礼部负责。对贡使的回赐日益化。明代为顶峰期,制度尤为缜密。朝贡成为明代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非朝贡不得互市。朝贡又是明对海外国家实行羁縻外交的工具。比起历代王朝来,“厚往薄来”超值回赐的让利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为防止假冒贡使、骗取朝廷赏赐的不法行为,制定了勘合制度。这一制度的出现,表明中国古代朝贡制度达到了极为完善的地步。入清以后,朝贡制度衰落。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