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始皇
释义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  即“嬴政”,一称“赵政”。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7—前210年在位。秦庄襄王之子。即位时年仅十三岁,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毐专权用事。九年(公元前238年)亲政后,镇压嫪毐叛乱。次年,免吕不韦相职。好韩非之学,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继续进攻六国,从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开始,到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十年之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并修建驰道、直道和在今云南、贵州地区通“五尺道”,以加强全国陆路交通。又派兵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定百越,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统一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加强统治,销毁民间兵器,焚烧过去各国的史书和民间所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死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加以连年用兵,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去世后不久即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 始 皇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秦、秦汉之际、西汉
秦始皇  即嬴政,一称赵政。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即位时年仅13岁,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嫪毐专权用事。九年(前238年)亲政后,镇压嫪毐叛乱。次年,免吕不韦相职。好韩非之学,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继续进攻六国,由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开始,到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十年之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并修建驰道、直道和在今云南、贵州地区通“五尺道”,以加强全国陆路交通。又派兵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定百越,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统一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加强统治,销毁民间兵器,焚烧过去各国的史书和民间所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死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加以连年用兵,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去世后不久即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秦始皇前259—前210  秦朝建立者,政治家、军事统帅。嬴姓(一说赵姓),名政。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13岁即王位,九年(公元前238年)亲政后,镇压嫪毐叛乱。好韩非之学,任用李斯,并出兵进攻六国,由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开始,到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十年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并修建驰道、直道,在今云南、贵州地区通“五尺道”,以加强全国陆路交通。派兵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定百越,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统一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加强统治,销毁民间兵器,焚烧过去各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书籍,坑死以古非今的方士和儒生460多名。实行专制主义,严刑苛法,租役繁重,加以连年用兵,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去世后不久即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和军事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