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词条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
释义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23日,红军第1、第3军团在湖南省浏阳永和市会师,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后新建扩编有第5、第7、第8、第9军团等,部队最多发展到约10万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11月至1935年8月,两次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直接指挥,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退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8月,再次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9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今吴起县城)。11月3日,陕甘支队在陕西省甘泉地区同红第15军团合编,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15军团,共1万余人。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与陕南红军等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23日,红军第一、第三军团在湖南省浏阳永和市会师,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后新建扩编有第五、第七、第八、第九军团等,部队最多时约达10万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11月至1935年8月,两次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直接指挥,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退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8月,再次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周恩来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9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今吴起县治)。11月3日,陕甘支队在陕西省甘泉地区同红十五军团合编,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十五军团,共1万余人。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与陕南红军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军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