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释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苏区红军第4、第25军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合编组成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界地区转移,并建立川陕苏区。1933年6月后,先后扩编为第4、第9、第30、第31、第33军。1935年5月初,离开川陕苏区开始向西转移,进行长征。6月,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同红一方面军会师。9月,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北上的方针,擅自率领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第5、第32军南下,在川康边境地区经过苦战,终不能立足,于1936年4月撤至甘孜地区。7月,同红军第2、第6军团(后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会师后共同北上。10月,到达甘肃省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此后,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30军、第9军和方面军总部及第5军先后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的部队改称西路军。1937年3月,西路军在西进甘肃中西部地区与军阀马步芳部作战中遭到失败,大部牺牲。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与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等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鄂豫皖苏区红军第四、第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共有3万余人。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界地区转移,并建立川陕苏区。1933年6月后,先后扩编为第四、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1935年5月初,离开川陕苏区开始向西转移,进行长征。6月,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同红一方面军会师。9月,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北上的方针,擅自率领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南下,在川康边境地区经过苦战,终不能立足,于1936年4月撤至甘孜地区。7月初,同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后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会师后共同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此后,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第九军和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先后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的部队改称“西路军”。1937年3月,西路军在西进甘肃中西部地区与军阀马步芳部作战时遭到失败,大部牺牲。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与陕北红军第二十九、第三十军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军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