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教 理
词条 | 未发已发 |
释义 | 未发已发 未发已发 宋明儒教所关注的主要心性修养方法的专用词之一。语出《中庸》:“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宋明儒教把《中庸》的“未发”概念引申为重要的心性本体问题。程颐认为,“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修养自然是“正其心,养其性”。(《程氏文集》卷八)李侗主张在静坐中体验“大本未发时作何气象”。胡宏、张栻依据“未发只可言性,已发乃可言心”,主张从已发中求未发,先察识而后涵养。朱熹认为,情之未发是性,性之已发是情,心兼未发已发。“性者,心之理也。情者,心之用也。心者,性情之主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七)朱熹提倡未发时的主敬戒慎与已发时的致知穷理工夫。明王守仁主张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中节之和。”(《传习录》上)在工夫上他反对朱熹的未发与已发的二分,主张用动静合一的涵养方法。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教 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