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释义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开展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大革命失败后,人们要求认清中国社会性质,探索中国社会发展,以明确中国革命方向,由此引发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讨论。国民党人戴季陶、陶希圣等创办《新生命》杂志,宣扬“中国封建制度崩溃论”,认为鸦片战争后已过渡到商业资本。汪精卫、顾孟余等出版《革命评论》等刊物,与“新生命派”相呼应,亦认为无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经济上看,“中国现在绝对没有封建阶级”。胡適等主办《新月》杂志,认为中国问题全在于贫穷、疾病、愚昧、贪污和扰乱,即所谓“五鬼闹中华”。严灵峰、任曙等在《动力》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国家”。这些派别的观点都异曲同工地认为当今不需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土地革命,主张“要用自觉的改革来替代盲动的所谓革命”。左翼社会科学工作者纷纷撰文对上述论点加以批驳,他们在《新思潮》上发表文章,如王学文、彭康、吴黎平、潘东周等,特别是张闻天、瞿秋白的文章,一方面肯定帝国主义的入侵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破坏着封建主义的基础;另一方面指出帝国主义扶持中国反动势力,并与之相勾结,阻碍民族资本的发展,较明确提出了“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概念。这场论战使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正确观点为当时大多数人所接受。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事件 • 事件、惨案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开展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1930年4月,马克思主义学者王学文等首先在上海《新思潮》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封建、半封建的经济仍在当时的中国占支配地位,激起很大反响。随后,持不同观点的严灵峰、任曙等在《动力》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国家”,对上述观点予以反驳。其他学者也纷纷撰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场论战使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正确观点,为当时大多数人所接受。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