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经济地理 • 经济区
词条 | 中国综合经济区 |
释义 | 中国综合经济区 中国综合经济区 指按中国经济地区的差异,依据各区经济独特性而划分的经济地理单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政府公布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主要有以下综合经济区:(1) 1958年的七大经济协作区,1961年后调整为六大经济协作区——东北区(黑、吉、辽)、华北区(京、津、冀、晋、内蒙古)、西北区(陕、甘、宁、青、新)、华东区(鲁、苏、皖、沪、浙、赣、闽、台)、中南区(豫、鄂、湘、粤、桂)、西南区(川、贵、滇、藏),是一个按照行政系统组织成立的经济区。(2) “七五”(1986—1990)计划提出的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地区)。(3) “九五”(1996—2000)计划提出的中国七大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中部五省经济区、东南沿海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4) 21世纪以来,国家从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基本目标出发,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国的综合经济区实际上又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省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四分格局。(5) 2009年后,国家先后批准和实施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并成立了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等,具有跨省级行政区的特点。同时,还发布《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关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等,进一步细化、落实了综合经济区内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的实施。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经济地理 • 经济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