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tōnɡ  ❶贯通;由此端至彼端,中无阻隔。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亦谓有路可以到达。《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南,达于阴。可乎?”
  ❷通顺。如:文理不通。
  ❸通达。特指仕途通达。《北史·平恒传》:“祖、父,并仕慕容为通宦。”
  ❹通晓。如:博古通今;不通世故。
  ❺通报;传达。《世说新语·言语》:“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❻流通。《荀子·儒效》:“通财货,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
  ❼往来;交接;勾结。如:通商;通敌。《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❽叙次,陈述。《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询)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
  ❾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遂及文姜,齐侯通焉。”
  ❿全;遍;彻。如:通盘计划。《孟子·告子上》:“弈,通国之善弈者也。”
  ⓫普通;一般。如:通则;通例。
  ⓬通“同”。共同。如:通力合作。
  ⓭古代井田区划名。《汉书·刑法志》:“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
  ⓮马粪。《后汉书·戴就传》:“以马通熏之。”
  ⓯十分;很。如:通明;通红。
  ⓰量词。犹言遍。《后汉书·崔寔传》:“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擂鼓三通。”
  另见tònɡ。
出处:语词卷 • T • tōnɡ • 通
tònɡ  “通(tōnɡ)
  ⓯”的语音。
  另见tōnɡ。
出处:语词卷 • T • tònɡ • 通
  文字学术语。亦称“通作”。指通假。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令趣驾追晏子。”吴则虞集释:“‘趣’通‘取’,《庄子·齐物论》‘趣舍不同’,即‘取舍不同’。”意谓“趣”是通假字,“取”是本字。又如《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宋朱熹集注:“‘无’、‘毋’通,禁止辞也。”意谓“无”是通假字,“毋”是本字。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