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词条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释义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近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基本理论主张。以传统的“器变道不变”为依据,主张以中国封建文化即纲常名教为根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以为用。最先见于早期改良派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以后郑观应提出:“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盛世危言·西学》)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匡时策》一文,明确提出:“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同年,孙家鼐在《遵议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也说:“今中国创立京师大学堂,自应以中学为体,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光绪二十四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具体阐发这一主张:“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劝学篇·设学》)又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劝学篇·会通》拒绝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国,“但用西人制造之长”,维护封建礼教的永恒不变,作为办洋务、反变法的思想纲领。20世纪初,清政府曾以此为指导,推行“新政”。“中体西用”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有较大影响。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