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词条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释义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简称“中体西用”。中国近代改良派思想家和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的改革指导思想。即在不改变中国专制体制和纲常名教前提下,学习和吸取西方语言文字、近代科学技术乃至政法文教制度,以求强国。渊源于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初见于19世纪60年代初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根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也提出:“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1896年孙家鼐在《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明确说:“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沈寿康在《匡时策》中也认为:“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成为清末实行教育“新政”的指导思想,亦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改革产生实际影响,却深受维新派人士批判。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