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坌坑文化
释义
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64年发掘的台湾台北八里乡大坌坑贝丘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广泛使用砂质绳纹陶器,另有很少的彩陶,大量的器形是罐类。石器类型简单,其中有一面磨出多条平行沟槽的树皮布打棒,是打树皮纤维的工具,进而用来织布和搓绳。渔猎占主要地位。可能存在以种植芋薯为主的原始农业。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是迄今发现的台湾最早的有陶新石器文化,其后在台湾西海岸的北、中、南部,分别演变为圆山文化、牛骂头文化和牛稠子文化,也有将中、南部遗存统称为“凤鼻头文化”的。台湾西海岸新石器文化与大陆沿海的金门富国墩、闽侯昙石山等遗存互有联系。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新石器时代考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