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水(运渠、湖泽、陂堰、池塘、海洋等)
词条 | 通济渠 |
释义 | 通济渠 通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分东、西二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苑引谷、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偃师入洛,由洛水入黄河;东段起自板渚(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行汴水故道,至今开封市别汴水折而东南流,经今杞县、睢县、宁陵至商丘东南行蕲水故道,又经夏邑、永城市,安徽宿州市、灵璧、泗县,江苏泗洪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在隋所开凿的运河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为炀帝巡游所用,又俗称御河。对隋、唐、宋时代中原和江淮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唐改名广济渠。唐、宋时通称西段为漕渠和洛水,东段为汴河或汴渠。参见“汴水”(960页)。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水(运渠、湖泽、陂堰、池塘、海洋等) 通济渠 中国古运河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凿。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西苑,引谷(穀)水、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偃师入洛水,由洛水入黄河;东段起自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东行汴水故道,至今开封市别汴水折而东南流,经今杞县、睢县、宁陵至商丘东南行蕲水故道,又经夏邑、永城、安徽宿州、灵璧、泗县、江苏泗洪至盱眙对岸注入淮河。在隋所开凿的运河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为炀帝巡游所用,又俗称“御河”。对隋唐宋时代中原与江淮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唐改名“广济渠”。唐宋时通称西段为漕渠和洛水,东段为汴河或汴渠。参见“汴水”(254页)。 ![]() 出处:建筑水利卷 • 水 利 • 水利史 • 工 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