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札 札( zhá) ㊀ ❶古时书写用的小木片。《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上令尚书给笔札。” ❷书信。如:信札;手札。《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❸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做的叶片。《左传·成公十六年》:“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 ❹瘟疫。《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荒礼哀凶札。”郑玄注:“札,读为截,谓疫厉(疠)。”亦指遭瘟疫而早死。《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 ❺拔去。《孔子家语·观周》:“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㊁〔剳、劄〕见“札子”。出处:语词卷 • Z • zhá • 札 札 文书名。下行文。始行于宋代,时称札子,为机密文书。凡中书、枢密院处置公事,均用以指挥所部。中书札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依次向下;枢密院札子则枢密院长官押字在下,副长官依次向上。元、明改称札付。清代札与札付区别使用。中央六部、都察院行文顺天府尹,六部行文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太医院、宝泉局、宝源局、各仓监督、各关监督、各织造以及布政使、按察使等,都察院行文六科,礼部行文各省学政,兵部行文各提督、总兵等,均用札。亦俗称“札子”。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