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著 作
词条 | 实践论 |
释义 | 实践论 实践论 毛泽东1937年7月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第二章第十一节“实践论”,后单独成篇。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了中国共产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论述了认识和实践即知和行的关系,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分析了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的两个飞跃,总结了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方面的任务。还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著 作 实践论 1937年7月毛泽东撰写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第二章第十一节“实践论”的内容。后单独成篇。该文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批评中国共产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目的和检验其真理性的标准;分析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的两个飞跃,总结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强调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方面的任务。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实践论》是毛泽东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文件、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