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明寺
释义
大明寺
大明寺  中国佛教寺院。在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东邻观音山。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故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曾在寺内建栖灵塔,又称栖灵寺,后塔毁。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巡游扬州,改题“法净寺”。曾是唐高僧鉴真居住和讲学之处。现寺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寺前是三间三楼的牌楼,向北是天门殿,正北是大雄宝殿,大殿东侧为东苑,后有晴空阁,现为“鉴真和尚东渡事迹陈列室”。寺内还有鉴真纪念堂、平山堂、平远楼、天下第五泉等胜迹。1993年新建栖灵宝塔,九层。为全国重点寺院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大明寺  扬州著名寺庙园林。位于江苏扬州西北郊蜀岗中峰上。创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曾在寺内建栖灵塔,亦称“栖灵寺”。清乾隆南巡扬州时(1765年),因忌讳“明朝”,改为“法净寺”。1980年,复名“大明寺”。此寺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居住和讲法之处。寺前有牌楼一座,进山门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其后原有万佛楼、方丈室等建筑。殿东利用地形,高低错落,将平远楼、晴空楼、报本堂,以及20世纪70年代所建的鉴真纪念堂依次构成一轴线。三层的平远楼前庭园幽静素雅,其东隅尚存清道光御笔“印心石屋”横形巨碑,楼东即瘦西湖二十四景之“双峰云栈”、“蜀岗晚眺”和“万松叠翠”。殿西“平山堂”为宋代欧阳修取意“远山来此与堂平”得名,其后为谷林堂、欧阳祠,最西为西园,占寺用地大半部分,系乾隆十六年(1751年)汪应庚所筑,依山就势,以水池为中心,堤岛划分,堆置假山,园内有康熙、乾隆“御碑亭”、柏木厅、船屋等,上下起伏,山水花木,溶于蜀岗丛林之中。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园 林
大明寺  在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东邻观音山。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故名。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曾在寺内建栖灵塔,亦称“栖灵寺”,后塔毁。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巡游扬州,改题“法净寺”。曾是唐高僧鉴真居住和讲学之处。现寺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寺前是三间三楼的牌楼,向北是天门殿,正北是大雄宝殿,大殿东侧为东苑,后有晴空阁,现为“鉴真和尚东渡事迹陈列室”。寺内还有鉴真纪念堂、平山堂、平远楼、天下第五泉等胜迹。1993年新建栖灵宝塔,九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江苏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