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德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人 物
词条 | 朱德 |
释义 | 朱德 朱德(1886—1976)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886年12月1日出生。1909年入同盟会。1911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辛亥革命时参加云南的起义。1915年投身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1917年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任滇军旅长。五四运动后,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去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1927年初到南昌筹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团长,培训军事骨干,不久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同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第九军军长。1928年初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湘南农军的配合下,举行湘南起义。同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29年和毛泽东率部向赣南、闽西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0年和1931年任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军事人民委员、中革军委主席,和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后又对张国焘分裂红军和另立中央的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部深入华北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回延安后,在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解决物质困难,起了重大作用。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曾亲临华北前线指导作战。在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彻底摧毁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解放全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中共第六至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努力。在“文化大革命”中,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朱 德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人 物 朱德(1886—1976)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原名代珍,后曾改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年任滇军副团长、团长,1917年升任少将旅长。先后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逐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9月去德国留学,11月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次年夏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川军杨森部做争取该部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工作。1927年初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并任团长,后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7月下旬参与领导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起义后任第9军副军长、军长。后与陈毅等率起义军余部转战闽粤赣湘边。1928年1月与陈毅等领导湘南起义。4月率部队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4军,任军长。1930年6月起,先后任红1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先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苏区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分左、右两路军北上,他与担任红军总政治委员的张国焘率左路军行动。在张国焘率部南下途中,他对张国焘分裂红军和另立中央进行了坚决斗争。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后称华北军委分会)书记,率部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39年3月,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年冬首倡“南泥湾政策”,组织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抗日战争胜利后,参与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主张及早占领东北战略要地。1946年6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1947年3月同刘少奇、董必武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在战略决战阶段,参与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和毛泽东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参与组织指挥渡江战役和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地区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中共第六至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二至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中,参与制定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努力。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为《朱德选集》、《朱德军事文选》。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和军事人物 朱德(1886—1976)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1886年12月1日出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参加辛亥革命。后投身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曾任旅长。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去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转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1927年初到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团长,不久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同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第九军军长。1928年初领导湘南起义。同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29年和毛泽东率部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起,任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兼军事人民委员、中革军委主席,和毛泽东指挥红军取得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对张国焘分裂红军和另立中央的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部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回延安,协助毛泽东领导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同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推动大生产运动,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解决物质困难,起了重大作用。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参与制定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曾亲临华北前线指导作战。在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纪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中共第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参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努力。“文化大革命”中,坚持同“左”的错误及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斗争。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朱 德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