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词条 | 朱执信 |
释义 | 朱执信 朱执信(1885—1920) 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大符。原籍浙江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回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明确指出革命就是“阶级战争”。认为“社会革命”的原因在于“经济组织不完全”,其主要表现在“放任竞争,绝对承认私有制”,以致造成“贫富悬隔”。揭露资产阶级借“提倡实业”为名对工人加强剥削的行为。主张实行以“所代表的货物”为基础的纸币流通制度。著有《朱执信集》。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朱执信(1885—1920) 中国民主革命家。原名大符,原籍浙江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官费留学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为《民报》撰文,与改良派论战。1910年(宣统二年)与赵声、倪映典等发动广州新军起义。次年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武昌起义时,在广东发动民军起义。广东军政府成立,任总参议。1913年参加讨袁,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联络等职。五四运动后在上海办《建设》杂志,拥护孙中山,坚持革命。1920年赴广东策动桂系军队反正,在虎门被杀害。有《朱执信集》。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朱执信(1885—1920) 中国民主革命家。原名大符,以字行,原籍浙江萧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官费留学日本,次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为《民报》撰文,与改良派论战。1906年回国,先后任广东高等学堂、法政学堂等校教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10年(宣统二年)与赵声、倪映典等发动广州新军起义。次年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武昌起义时,在广东发动民军起义。广东军政府成立,任总参议。1913年参加讨袁,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联络等职。五四运动后在上海办《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拥护孙中山,坚持革命。1920年赴广东策动桂系军队反正,在虎门被害。今辑有《朱执信集》。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