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事件
词条 | 中法战争 |
释义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1883—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从19世纪70年代始,法国殖民势力向越南北部扩张,进窥中国西南边境。1883年(清光绪九年)12月法军向驻越清军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战争初期,清军作战失利。清廷派李鸿章于1884年5月在天津与法使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法国却扩大战争。6月法军向驻谅山的清军进攻。8月法舰队向台湾基隆进攻,事先驶进福州马尾港的法舰队主力,袭击福建水师,清政府被迫再战。战争在中国台湾、澎湖和越南进行。10月法军攻占基隆,进犯台北。刘铭传所部清军和当地人民顽强抵抗,在沪尾(今淡水)大败法军,挫败其夺占台湾的计划。次年3月帮办广西军务冯子材率部抗敌,在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大败法军,重伤法军前敌统帅尼格里(François Oscar de Négrier,1839—1913)。刘永福部黑旗军也在越南义军配合下,于临洮大败法军。谅山大捷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茹费理(Jules François Camille Ferry,1832—1893)内阁因此倒台。但清政府却派英人金登干(James Duncan Campbell,1833—1907)为代表在巴黎与法国秘密议和,4月双方订立《停战条件》,6月授意李鸿章与法国在天津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法国把越南变成殖民地,并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事件 中法战争 1883—1885年间中国军民抗击法国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1883年(清光绪九年)12月,法军向驻越清军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战争初期,清军失利。清派李鸿章于1884年5月在天津与法使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法国欲扩大战争,6月法军向驻谅山的清军进攻。8月法舰队向台湾基隆进攻。事先驶进福州马尾港的法舰队主力,袭击福建水师,清政府被迫再战。10月法军攻占基隆。刘铭传所部清军和当地人民顽强抵抗,在沪尾(今淡水)大败法军。次年3月帮办广西军务冯子材率部在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大败法军,重伤法军前敌指挥尼格里。刘永福部黑旗军也于临洮大败法军。镇南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茹费理(Jules Francois Camille Ferry, 1832—1893)内阁因此倒台。但清政府却派英人金登干(James Duncan Campbell, 1833—1907)为代表在巴黎与法国秘密议和,4月双方签订停战协定,6月授意李鸿章与法国在天津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法国把越南变成殖民地,并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和军事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