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沽口炮台
释义
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口海河入海口南岸。为津门之屏,是入京咽喉。明代为防倭寇,开始构筑堡垒,在此驻军设防。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形炮台。至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炮台格局初成。1858年(咸丰八年),进行全面整修,共建炮台5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5字命名,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军事海防要塞。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战争期间,驻守炮台的爱国将士与义和团战士曾与侵略者浴血奋战。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根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现保存较好的是“海”字炮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天津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