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词条 | 稷下学宫 |
释义 |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 战国时齐国的学府和研究机构。在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淄博区)的稷门(城西南门)外,因名。齐桓公田午当政时(约公元前370—前360年间)创设,至战国末秦军攻入临淄而终,历六世,约150年。宣王和襄王时最兴盛。《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入齐”,“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以康庄大屋尊宠之。襄王时,“荀卿(况)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孟子荀卿列传》)。学者可“不治而议论”,即不任官职就可不必遵从君主之意,而专事于学问,有独立见解,为执政者提供咨询。各派学者来去自由,自由讲学、论辩;弟子自由从师,可以不主一家。提供了学术交流的讲台,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轻重等百家之学和学无定主的学者,成为当时荟萃各学派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倾向的学派,后人称为“稷下学”,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开展、学术文化的繁荣、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涌现。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