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美术卷 • 雕塑 • 人物 • 外国
词条 | 穆尔 |
释义 | 穆尔 穆尔(Henry Moore,1898—1986) 英国雕塑家、画家。曾就学于利兹艺术学院、伦敦皇家美术学院。艺术观念受埃及艺术、非洲黑人面具和小雕像、墨西哥雕刻(前哥伦布时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作表现避弹所情景的素描画一百幅。后期多创作斜倚的雕塑形象。代表作为《圣母子》、《一家人》、《国王与王后》等。 出处:美术卷 • 雕塑 • 人物 • 外国 穆尔 即“摩尔”。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人 物 • 英 国 穆尔(Thomas Moore,1779—1852) 爱尔兰诗人、音乐家。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求学时即参加民族独立运动。写有抒情诗集《爱尔兰歌曲集》,抨击英国政府对爱尔兰人民的统治,怀念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英雄。其中《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所作《歌曲集》收诗作130首,由作者和斯蒂文森谱曲,赢得公众广泛好评。讽刺诗《神圣同盟寓言集》,揭露“神圣同盟”的反动政策。长篇叙事诗《拉腊·路克》极富东方浪漫情调,为当时影响最广的诗篇之一,使作者声名几乎与拜伦和司各特媲美。拜伦所撰回忆录稿本曾由穆尔保管,后穆尔与出版商穆瑞为保护拜伦将稿本焚毁。穆尔后出版《拜伦的书信与日记》,内附所撰《拜伦生平》一文。 格雷戈里夫人(Lady Gregory,1852—1932) 爱尔兰戏剧活动家、剧作家。本名伊萨贝拉·奥古斯塔·佩尔斯(Isabella Augusta née Persse)。爱尔兰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之一。1898年结识诗人、剧作家叶芝,从此共同致力于倡导爱尔兰民族戏剧。1899年参与创办爱尔兰文学剧院,1902年组建爱尔兰民族剧团,1904年任阿贝剧院经理。对爱尔兰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生创作和翻译剧本约40部。剧作集《七个短剧》人物性格丰满,语言通俗生动,表现了爱尔兰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主要剧作还有《形象》《金苹果》《龙》等。经常上演的独幕剧有《明月升起》《牢门》《道听途说》等。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爱尔兰 穆尔(George Moore,1852—1933) 爱尔兰作家。早年留学法国学习绘画。所作《印象派画家回忆》和《一个青年的自白》对留法岁月有详尽记述。1882年去伦敦,开始文学写作生涯。早期小说《摩登情人》和《哑剧演员的妻子》,均受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后转向写实主义风格,出版小说《伊斯特·瓦特斯》《伊芙林·茵尼丝》等。前者曾因具有煽动性的激进言论和自然主义描写而遭查禁。1901年去都柏林,参与筹划建立阿贝剧院,贡献颇著。其间经历,反映在1911年回英国后出版的散文三部曲《致敬与告别》《慰藉》《山谷》中。另有短篇小说集《荒芜的田地》,诗意小说《湖》等。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爱尔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