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piáo  姓。代有朴素  另见pō,pò,pú,pǔ。
出处:语词卷 • P • piáo • 朴
  见“朴刀”。  另见piáo,pò,pú,pǔ。
出处:语词卷 • P • pō • 朴
  落叶乔木。中国约有20种。最常见的如朴树、紫弹树、黑弹树等。三种朴的木材均可供建筑、制家具和农具等用;茎皮纤维可代麻用,或作造纸、人造棉的原料。  另见piáo,pō,pú,pǔ。
出处:语词卷 • P • pò • 朴
朴〔樸〕  ❶丛生的树木。《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❷附着。见“朴属”。
  另见piáo,pō,pò,pǔ。
出处:语词卷 • P • pú • 朴
朴〔樸〕  ❶树皮。《文选·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李善注引《苍颉篇》:“朴,木皮也。”
  ❷未经加工的木材。《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
  ❸原价;本钱。《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
  ❹敦厚;质朴。《孔子家语·王言解》:“民敦俗朴。”陆机《羽扇赋》:“创始者恒朴,而饰终者必妍。”
  ❺未晾干的鼠肉。《国策·秦策三》:“人谓鼠未腊者朴。”参见“鼠璞”。
  ❻指原始自然质朴的存在,即道。《老子》:“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另见piáo,pō,pò,pú。
出处:语词卷 • P • pǔ • 朴
  老子用语。指原始自然质朴的存在,即“道”。认为“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老子·三十二章》)。“朴”亦无名,称“无名之朴”。“朴散则为器”,朴的散失,就成为世间的具体器物。但人们只要守雌、守辱,使“常德”充足,也能“复归于朴”。朴还可用来镇止一切欲望,使人“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