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陶器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新石器时代考古
词条 | 大溪文化 |
释义 | 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59年发掘的四川巫山(今属重庆)大溪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鄂西、渝东山地丘陵地区、洞庭湖周围和江汉平原的一部分。年代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时人营造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在居住面下往往铺有较厚的红烧土块垫层,有的房屋墙外铺设红烧土渣地面散水或有专门的檐廊,以适应南方多雨或炎热的环境。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石器工具有磨制的斧、锛、圭形凿和打制的石锄等。陶器多呈红色,普遍以炭化稻壳末为羼和料,代表当时较高制陶工艺水平的产品是篦点戳印纹白陶和薄胎彩陶。流行璜、玦等玉装饰品。死者绝大多数实行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以及很特殊的仰身跪屈葬和仰身蹲屈葬。随葬品除陶器、石器外,还有放置鱼和龟的,有的把整条鱼规则地摆放在死者身上、口边或臂下,这一罕见的葬俗当与人们的现实经济活动和原始信仰有关。 大溪文化陶器 出处:文物考古卷 • 考古 • 新石器时代考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