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经籍书文
词条 | 道德经 |
释义 | 道德经 道德经 亦称《老子》、《老子五千文》。道教的主要经典。相传春秋末老聃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现一般认为编定于战国中期,基本上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西汉河上公作《老子河上公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后道教奉为主要经典,称为《道德真经》,并赋予各种宗教解释,作为道教神仙信仰的依据。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德经》在《道经》之前,为现存最古的《老子》完整的抄本。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比帛书更古,但均系摘抄,内容不相重复。注本有西汉河上公注、三国魏王弼注、明清之际王夫之《老子衍》、清魏源《老子本义》及今人马叙伦《老子校诂》、高亨《老子正诂》等。 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经籍书文 道德经 即《老子》。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教材 道德经 又名《老子》、《老子五千文》。书名。道家学派的主要著作和中国道教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作。《道德经》言简意赅,以论哲理著称,但也富于政治思想。其核心是“道”,既反映了老子的宇宙自然观,也反映了他的社会人生观。该书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指导思想和法律虚无主义思想。通行本主要有宋刘氏刻本、明《道藏》本、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另有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本(文物出版社1974年版)。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道德经 即《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西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后来道教自称源出先秦道家老聃,把他尊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称《道德真经》,并赋予各种宗教解释,作为道教神仙信仰的依据。《道藏》中收有《道德经》注释五十余种。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