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教
释义
道教
道教dào jiào  我国宗教之一,由东汉张道陵所创,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创立时,入教的人须交五斗米,所以又叫五斗米道。道教徒尊称张道陵为天师。奉老子为教祖,尊老子为“太上老君”。
出处:语词卷 • D • dào • 道
道教  中国传统的民族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故名。源于古代神仙信仰和方仙之术。东汉顺帝(125—144年在位)时,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熹平年间,张角创太平道,东汉末曾为农民起义的旗帜。奉老子为道祖,尊称太上老君。以三清为最高尊神,同时承袭祀神敬祖传统,敬拜其他古代神仙和圣贤。以《道德经》、《太平经》为主要经典。魏晋以后,茅山派兴起,造作《上清》、《灵宝》、《三皇》三大经系,道教经书日渐增多,教义日渐繁衍。东晋时,葛洪撰《抱朴子》,整理并阐述前代流传的神仙方术理论,丰富了道教的神仙思想。北魏时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张道陵的旧天师道,制定乐章诵戒新法,创立新天师道,即“北天师道”。南朝宋道士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编著斋戒仪范,使道教科仪基本完备,所创派别称“南天师道”。唐宋时,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各派逐渐合流,至元时皆归并于正一派。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治今烟台市牟平区)创立全真道,其徒丘处机颇受元太祖成吉思汗重视,全真道遂盛极一时。金元之际,又有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教和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但多在河北流传,数代后即湮灭。以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道教重生贵生,以成仙得道为最终目的。从修炼方法上分,主要有丹鼎、符箓两派,全真、正一各有偏重,大抵前者偏重于丹鼎,后者偏重于符箓。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在白、彝、瑶、壮、侗、苗、黎、仫佬、毛南、纳西、羌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传播和影响。曾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南洋一带。近代以来传入欧美。
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总 论
道教  我国固有的宗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故名。源于古代神仙信仰和方仙之术。东汉顺帝(125—144在位)时,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定型化之始。灵帝熹平(172—178)年间,张角创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同为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在东汉末曾一时成为农民起义的旗帜。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三清为最高尊神,同时承袭祀神敬祖传统,敬拜其他古代神仙和中国古代圣贤人杰。以《道德经》《太平经》为主要经典。魏晋以后,茅山道教经籍派兴起,造作《上清》《灵宝》《三皇》三大经系,道教经书日滋增多,教义亦日渐繁衍。东晋时,葛洪撰《抱朴子·内篇》,整理并阐述前代流传的神仙方术理论,丰富了道教的神仙思想。北魏时嵩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张道陵的旧天师道,制订乐章诵戒新法,创立新天师道,即“北天师道”。南朝宋道士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编著斋戒仪范,使道教科仪基本完备,所创派别称“南天师道”。唐宋时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各派逐渐合流,至元时皆归并于正一派。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烟台)创立全真道,其徒丘处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重视,全真派遂盛极一时。金元之际又有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教和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但多在河北流传,数代后即湮灭。以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道教重生贵生,以成仙得道为最终目的。从修炼方法上分,主要有丹鼎、符箓两派,全真、正一两大教派各有偏重,大抵前者偏重于丹鼎,后者偏重于符箓。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在白、彝、瑶、壮、侗、苗、黎、仫佬、毛南、纳西、羌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传播和影响,并曾传播到朝鲜、日本、南洋一带。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学 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