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Z • zhǔ • 主
词条 | 主簿 |
释义 | 主簿 主簿(zhǔ bù) 官名。汉代置,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后,渐为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唐宋以后仍存此名,职位渐轻。 出处:语词卷 • Z • zhǔ • 主 主簿 古代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置,掌典领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后,渐为统兵开府大臣幕府中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晋书·郗超传》载,晋郗超为桓温参军,王珣为主簿,府中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可见主簿、参军均为要职。隋、唐、五代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府皆置。多掌监印、检核文书簿籍,有“主簿为印曹”之说。宋代台、省、寺、监沿置,职掌文书。辽、金、元为县府佐贰官。明、清各卿寺设,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与县丞同为佐官,往往省并。北齐时,国子寺祭酒属官有主簿。隋唐国子监设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监印,勾检监事,凡辖下六学生有不率师教者,则举而令其退学。宋国子监亦设。明、清称典簿。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职官 主簿 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置,掌典领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后,渐为统兵开府大臣幕府中重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晋郗超为桓温参军,王珣为主簿,府中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见《晋书·郗超传》。可见主簿与参军均为要职。隋、唐、五代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府皆置。多掌监印、检核文书簿籍,故有“主簿为印曹”之说。宋代台、省、寺、监沿置,职掌文书。辽、金、元为县府佐贰官。明、清各卿寺设,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与县丞同为佐官,往往省并。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