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词条 | 李叔同 |
释义 | 李叔同 李叔同 即“弘一”。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李叔同(1880—1942) 清末民国间戏剧家、书画家、诗人。名文涛,又名广侯、岸、息,字息霜,号叔同,以号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出身于清进士、盐商家庭。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学于南洋公学。三十一年留学日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同曾孝谷等创立戏剧社团春柳社,进行话剧演出。宣统二年(1910年)归国,加入南社。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绘画、音乐教员。创作歌曲并以新词配外国歌曲作为学堂乐歌教材,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民国七年(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专研戒律。有《弘一法师文钞》、《寒笳集》、《秋草集》、《前尘影事集》、《李庐诗录》、《弘一大师歌曲集》等。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清代作家 李叔同(1880—1942) 中国艺术教育家、书画家、篆刻家、戏剧家。高僧。初名文涛,改名岩、岸、息、哀、婴、倾,号息霜、圹庐老人,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19岁随母移居上海,入南洋公学肄业。参加沪学会,以文驰名。又组织上海书画公会,从事金石书画。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习西洋画,又入音乐学校习钢琴。1906年与曾孝谷、陆镜若等于东京组织春柳社,演现代戏。1910年归国,曾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美术教员、上海《太平洋报》文艺主编;又与柳亚子主编《文美》杂志。继任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美术、音乐教师。丰子恺、刘质平等为其得意门生。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专研律宗,主苦行。书写经典,书法学六朝人写经,清醇散淡,蕴藉拙朴,自成体貌。兼工填词、歌曲。擅篆刻,所刻出入秦汉,沉静恬淡,蕴藉有味,不类时俗。西泠印社曾有“印藏”存其印作。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人物 • 中国 李叔同(1880—1942) 中国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名文涛,字息霜,以号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出身于清进士、盐商家庭。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学西洋绘画和音乐。曾同曾孝谷等创立春柳社,主持演艺部,参加话剧《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的演出。1906年创办《音乐小杂志》。1910年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绘画、音乐教员。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学堂乐歌教材,如《送别》、《西湖》等,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专研戒律。有《弘一法师文钞》、《前尘影事集》、《李庐诗录》、《弘一大师歌曲集》等。 ![]()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话 剧 • 作家、导演、演员 李叔同(1880—1942) 中国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名文涛,字息霜,以号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出身于清进士、盐商家庭。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1910年在日本东京学西方绘画和音乐。同曾孝谷(1873—1936)等创立春柳社,参加话剧《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的演出。1906年创办《音乐小杂志》。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绘画、音乐教员。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学堂乐歌教材,如《送别》、《西湖》等,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专研戒律。有《弘一法师文钞》、《前尘影事集》、《李庐诗录》、《弘一大师歌曲集》等。 ![]()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人物 • 中国 李叔同(1880—1942) 中国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名文涛,字息霜,以号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出身于清进士、盐商家庭。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学西洋绘画和音乐。同曾孝谷等创立最早的艺术团体春柳社,参加话剧《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的演出。1906年创办《音乐小杂志》。归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绘画、音乐教员。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采用外国歌曲配制新词作为学堂音乐课教材,如《送别》、《西湖》等,对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专研戒律。有《弘一法师文钞》、《前尘影事集》、《李庐诗录》、《弘一大师歌曲集》等。 ![]()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