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四光
释义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  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曾留学日本和英国, 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建国后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中科院学部委员,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曾从事科化石和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注重研究构造体系对矿产分布的控制,并倡议将地应力分析用于地震及地区稳定性的研究,为大庆等中国东部油田的发现做出了贡献。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中国北部之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李四光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总 类
李四光1889—1971  地质学家。原名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曾留学日本和英国,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理事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协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早年从事古生物的研究,创立了“ 科”分类系统;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者。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科。注重研究构造体系对矿产分布的控制,为大庆等中国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指导铀矿地质勘查,为核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区域稳定性的应用,提出了“安全岛”的理论。论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中国北部之 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等。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 • 内蒙古、东北地区
李四光1889—1971  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曾留学日本和英国,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理事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中科院副院长,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创建了地质力学学科。注重研究构造体系对矿产分布的控制,为大庆等中国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指导铀矿地质勘查,为核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区域稳定性的应用,提出了“安全岛”的理论。论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中国北部之 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等。
李 四 光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