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悝
释义
李悝
李悝前455—前395  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嬴姓,李氏,名悝。河南濮阳人。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并主持变法。重视农业而轻视手工业,主张“尽地力之教”,并认为“农伤则国贫”,“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考虑到价格波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影响,“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进而提出“平籴”政策。著有《法经》六篇,其主要经济思想被记载于《汉书·食货志》。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李悝前455—前395  战国初魏国人。初为魏国上地之守,后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已佚。其言论见于《汉书·食货志》、《晋书·刑法志》等。《汉书·艺文志》著录《李子》三十二篇,已佚。一说李悝即李克,“悝”、“克”声近通用。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战 国
李悝  一说即李克。战国魏人。任魏国相时,厉行改革,政治上主张打击奴隶主贵族,扶植新兴地主阶级,加强君主权力。经济上鼓励开垦土地,提出“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以平抑粮价。法律上集战国时各国立法之大成,编撰《法经》六篇,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对后世立法有重大影响。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李悝前455—前395  战国初魏国人。初为魏国上地之守,后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已佚。其言论见于《汉书·食货志》《晋书·刑法志》等。《汉书·艺文志》著录《李子》三十二篇,已佚。一说李悝即李克。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