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Y • yì • 义
词条 | 义田 |
释义 | 义田 义田(yì tián) 旧时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钱公辅《义田记》:“〔范仲淹〕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参见“义庄”。 出处:语词卷 • Y • yì • 义 义田 中国古代士绅或家族为赡养族人所置的田产。我国传统民间慈善事业的一种,具有社会救济的功能。往往以家族力量为基础,是一种家族行为。主要用于举办族内各种公益事业,救济贫困族人,后泛指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最早见于汉代袁康(约公元40年前后在世)《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大塘者,勾践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富中。”后以北宋政治家、思想家范仲淹(989—1052)设义田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为善名,对婚丧嫁娶也均有资助。新中国成立前,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提倡设置义田,以救济贫苦劳动人民。 出处:经济卷 • 社会保障 • 社会救助 • 古代救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