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平面示意图
1.万壑松风 2.丽正门 3.松鹤斋 4.德汇门 5.如意洲 6.万树园 7.文津阁
1.万壑松风 2.丽正门 3.松鹤斋 4.德汇门 5.如意洲 6.万树园 7.文津阁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园 林
词条 | 避暑山庄 |
释义 |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 亦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中国四大著名园林之一。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位于河北承德市北部。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始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成,为清代帝王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清初第二个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大规模复原和修缮。占地面积554公顷。康熙和乾隆题名的七十二景散布其中。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在山庄南部,包括淡泊敬诚殿、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是清帝处理朝政和居住之所。苑景区又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湖区在宫殿区东北,桥堤洲岛相分,湖光变幻自然,东北角有热河泉,主要景点有水心榭、文园狮子林、天宇咸畅、月色江声、小金山、如意洲和烟雨楼等;平原区在湖区之北,主要景点有甫田丛樾、莺啭乔木、濠濮间想、试马埭(建有毡包)、万树园和文津阁;山区占山庄五分之四,位于庄之西北,山势起伏,遍布苍松,原有梨花伴月和南山积雪等景点。山庄还借景东北部筑于山麓的“外八庙”。山庄的建造吸取中国南北各地园林布局的特征,反映当时多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会。具有宏伟的山水风景环境特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平面示意图 1.万壑松风 2.丽正门 3.松鹤斋 4.德汇门 5.如意洲 6.万树园 7.文津阁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园 林 避暑山庄 亦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中国园林。本是清代皇帝避暑和政事活动的宫苑。在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达10千米。整个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共有建筑物110余处。在山庄外山麓修筑寺庙八处十一座,统称“外八庙”。宫殿区分正宫、东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四组建筑。正宫的澹泊敬诚殿全为楠木结构,各种大典均在此举行。东宫原有建筑已无存,1979年建卷阿胜境殿。苑景区又分湖区、平原区、山岳区三组,苑内楼台馆阁亭榭寺观100多处,七十二景散布其中,各景相连,随季节而变化,综合中国南北建筑艺术风格。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作品 • 中国 避暑山庄 亦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清初第二个政治中心。总面积560余万平方米。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周围环绕长10千米的石砌宫墙。宫殿区分正宫、东宫、松鹤斋、万壑松风4组建筑。正宫的澹泊敬诚殿全为楠木结构,各种大典均在此举行。东宫原有建筑已无存,1979年建卷阿胜境殿。苑景区又分湖区、平原区、山岳区3组,苑内楼台馆阁亭榭寺观100多处,七十二景散布其中,各景相连,随季节而变化,综合中国南北建筑艺术风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河北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