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W • wū • 乌
词条 | 乌托邦 |
释义 | 乌托邦 乌托邦(wū tuō bānɡ) 理想中最美好的社会。本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作者在书里描写了他所想象的实行公有制的幸福社会,并把这种社会叫做“乌托邦”,意即没有的地方。后来泛指不能实现的愿望、计划等。 出处:语词卷 • W • wū • 乌 乌托邦(Utopia) 《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的简称。书名。源于希腊文,意为“乌有之乡”。英国莫尔以拉丁文著成。1516年出版。以对话体描绘了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计划生产与按需分配、人人从事劳动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实行公共教育制度,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学用本族语进行。主张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首次提出劳动教育主张。并鼓励公民在业余时间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为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论著、文献 乌托邦 拉丁语utopia的音译。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写《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1516年出版)的简称,也是作者虚构的社会组织的名称。在书中莫尔除对当时一些现实问题提出批评(如把圈地运动比作“羊吃人”)外,集中地描写了他的“乌托邦”思想,即建立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计划生产与按需分配、人人从事劳动的理想社会。但这个社会以农业和手工业为经济基础,并且还保留奴隶和宗教。此书是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一词后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中世纪史 • 英国中世史 乌托邦 全称《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英国莫尔著。1516年出版。作者在书中除对当时一些现实问题提出批评(如把圈地运动比作“羊吃人”)外,主要是描绘乌托邦,即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计划生产与按需分配、人人从事劳动的社会。但这个社会是以农业与手工业为经济基础,还保留奴隶与宗教。该书是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一词后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著 作 乌托邦 《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的简称。英国莫尔著。1516年出版。也是作者虚构的社会组织的名称。书中除对当时一些现实问题提出批评(如把圈地运动比作“羊吃人”)外,主要是描绘乌托邦,即一个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公有制、计划生产与按需分配、人人从事劳动的社会。但这个社会是以农业与手工业为经济基础,并还保留奴隶与宗教。是欧洲第一部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一词后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著作 乌托邦 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源出希腊文ou(无)与topos(处所),意为“乌有之乡”。是一个理想的群体和社会的构想。由英国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所著1516年出版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一书中所写的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乌托邦”而来。意指理想完美的境界,特别是用于表示法律、政府及社会情况。此词后来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出处:经济卷 • 制度与转型经济学 • 制度经济学及转型 • 政治的经济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