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古代史 • 年 号
词条 | 太和 |
释义 | 太和 太和 年号。(1)魏明帝年号(227—233)。(2)后赵石勒年号(328—330)。(3)成(汉)李势年号(344—346)。(4)晋废帝年号(366—371)。(5)北魏孝文帝年号(447—499)。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年 号 太和 县名。在安徽省西北部,颍河斜贯南部。属阜阳市。面积1820平方千米。人口171万(2010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置万寿县,宣和年间改泰和县。元改今名。农产有小麦、高粱、小米、甘薯、大豆、棉花等,并产香椿芽、黄花菜。工业有机械、化肥、纺织、酿酒等。漯阜铁路和宁洛高速公路经此。古迹有文庙、兒宽墓、经锄楼。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安徽省 • 省、市、县(区) 太和 旧县名。在云南省西部。元置。1913年改名大理。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云南省 • 旧地名 太和 北魏孝文帝年号(477—499)。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北方地区 太和 后赵石勒年号(328—330)。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北方地区 太和 “太”本作“大”,原出《易·乾·象辞》:“保合大和,乃利贞。”北宋张载用以形容气的█缊未分的状态。《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认为“道”就是“气”的变化或阴阳二气既矛盾又统一的状态,所以“太和”也就是“道”。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