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乐论
释义
乐论
乐论  《荀子》篇名。针对墨翟《非乐》而作。讨论“乐”(音乐、艺术)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认为乐是“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强调乐的作用“可以善民心”,“移风俗”,使“行列得正”、“进退得齐”。中和、庄肃的音乐有使“民和”、“民齐”之效,使“兵劲城固,敌人不敢婴也”;妖冶的音乐会导致人民“流僈鄙贱”,引起争乱,主张以《雅》、《颂》一类“正声”去引导。并强调礼与乐的配合。排斥民间俗乐“郑卫之音”,认为是“妖冶”之乐,与其创作《成相》的艺术实践相互矛盾。与《礼记·乐记》颇多文字与内容上的相似和重复,有论者以为系《乐记》袭之。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乐论  ❶《荀子》篇名。战国荀况针对墨翟《非乐》而作。认为乐由心生,使人愉悦,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强调音乐的作用可以“善民心”“移风俗”,使“行列得正”“进退得齐”。主张“以道制乐”、礼乐相济,中和、庄肃的音乐有“民和”“民齐”之效,使“兵劲城固,敌人不敢婴也”;妖冶的音乐会导致人民“流僈鄙贱”,引起乱争。
  ❷三国魏阮籍著。认为乐乃是“天地之体,万物之性”,是宇宙和谐的体现。圣人作乐“必通天地之气,静万物之神”,“固上下之位,定性命之真”,使万物和谐发展,君臣男女各安其位,人民“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达到移风易俗、和谐安定的目的。主张乐与礼交相为用,乐的旋律、风格应平和淡雅。收入《阮步兵集》。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中国美学史 • 著 作
乐论  音乐论著。《荀子》篇名。战国荀况针对墨翟《非乐》而作。认为音乐是“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强调音乐的作用“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使“行列得正”、“进退得齐”。中和、庄肃的音乐有“民和”、“民齐”之效,使“兵劲城固,敌人不敢婴也”;妖冶的音乐会导致人民“流僈鄙贱”,引起乱争。但又排斥民间俗乐“郑卫之音”,认为是“妖冶”之乐,与其创作《成相》的艺术实践相互矛盾。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论著
乐论  音乐论著。三国魏阮籍(210—263)作。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文学家、思想家。论著宣扬礼乐,认为雅颂之乐合于“自然之道”,主张立“正礼”“正乐”,贬斥“淫声”“悲乐”;同时提出平和恬淡的审美准则和整齐划一的严格要求。也有人认为该文是借批判郑卫之音而鞭挞司马氏家族的骄奢淫逸。文字见于后人所辑《阮步兵集》,吉联抗《嵇康·声无哀乐论》中亦有此文译注。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论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