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常寺
释义
太常寺
太常寺  官署名。秦置奉常,掌宗庙礼仪。汉改为太常,既为职官名,亦为机构名,负责选试博士,兼管太学及宗庙祭祀。北魏称为太常卿。北齐始称太常寺,置卿、少卿,并置丞。隋唐置国子监,掌六学,太常寺遂专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下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等署,附设音乐、鼓吹、医生等专门学校。元并归一署,名太常礼仪院。明复正太常寺之名。清初以其职属礼部,后仍归本寺,以满洲礼部尚书兼管寺事。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机构、团体
太常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宗庙陵寝祭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等,设卿、少卿为长贰,领诸陵、太庙、太乐等署。隋、唐沿置,所辖机构略有增减。北宋初惟掌社稷和武成王庙、诸坛斋习乐事务。康定元年(1040年)置判寺、同判寺官,始兼掌礼仪制度。元丰改制后,掌礼乐、封赠、郊庙、社稷、陵寝等事务,设卿、少卿为长贰,领郊社、太乐、太医等局。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光禄寺并归本寺。辽代置,领太乐署、鼓吹署、法物库。金亦置,领太庙、廪牺、郊社等署。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置,惟设寺丞一人主寺务。至元二年(1265年)以翰林兼摄寺务,九年始置卿、少卿等。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太常司置,专掌祭祀礼乐。弘治七年(1494年)后,兼辖四夷馆。清初隶礼部,顺治十六年(1659年)独立。乾隆十四年(1749年)定置管理寺事大臣一人,由礼部满洲尚书兼领。本寺仍设卿、少卿为长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省入礼部。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太常寺  中国古代朝廷行政机构名。掌宗庙礼乐。秦名“奉常”,汉改名“太常”。其长官为九卿之一。“常”是帝王旌旗名,画有日、月、星辰,国有大事,则官员奉持以行,故称“奉常”,后改为“太”,是尊大的意思(见唐代颜师古《汉书·公卿百官表》注)。历代沿置,隋至清均称太常寺卿。清末废。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源 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