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气的一种清虚无形状态。张载提出“太虚即气”,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蒙·太和》)肯定“太虚”、“气”、“万物”乃是同一物质实体的不同状态。
❸指天、天空。陆机《驾言出北阙行》:“求仙鲜克仙,太虚不可凌。”
❹宇宙实体。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太虚即气,█缊之本体。”
出处:语词卷 • T • tài • 太
词条 | 太虚 |
释义 | 太虚 太虚(tài xū) ❶指玄理。《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据成玄英疏,谓指“深玄之理”。 ❷气的一种清虚无形状态。张载提出“太虚即气”,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蒙·太和》)肯定“太虚”、“气”、“万物”乃是同一物质实体的不同状态。 ❸指天、天空。陆机《驾言出北阙行》:“求仙鲜克仙,太虚不可凌。” ❹宇宙实体。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太虚即气,█缊之本体。” 出处:语词卷 • T • tài • 太 太虚(1889—1947) 中国佛教学者、僧人。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浙江崇德(今桐乡西南)人。16岁出家,师事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南京杨文会居士等,研究佛学。1912年在南京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后于普陀山闭关治学,著《整理僧伽制度论》,主张革新佛教制度,被视为佛教新派代表人物。曾在武昌、厦门、重庆等地创办佛学院,并主编《海潮音》月刊。1925年率佛教代表团赴东京出席“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1928年历游法、英、德、美诸国,讲演佛学,为中国僧人赴欧美宣传佛教之始。1929年与圆瑛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抗日战争时期,率国际佛教代表团前往缅甸、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地访问,争取国际佛教徒对中国抗战的同情。1945年组织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被推为主任。另著有《释新僧》、《法相唯识学》、《佛法导论》等。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太虚 ❶指玄理。《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据成玄英疏,谓指“深玄之理”。 ❷气的一种清虚无形状态。北宋张载提出“太虚即气”,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蒙·太和》)肯定“太虚”“气”“万物”乃是同一物质实体的不同状态。 ❸宇宙实体。明清之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太虚即气,█缊之本体。”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