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经籍、书文、报刊
词条 | 九十五条论纲 |
释义 | 九十五条论纲 九十五条论纲(NinetyFive Theses of Luther) 马丁·路德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论辩提纲。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Leo Ⅹ,1513—1521年在位)以修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向各地教徒推销“赎罪券”,搜集捐献。1517年10月31日万圣节前夕,按照当时大学里神学问题辩论会的传统,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教堂门前张贴此论纲,要求进行辩论。当时在德意志地区迅速引起普遍共鸣,但尚无反对教皇及教皇制的用意,措辞亦较和缓。随着以后的事态发展,遂成为发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标志之一。主要内容:教皇除自己施加或教会法典规定的惩罚外,不能免除其他惩罚;教皇的赦罪只是宣布上帝(天主)的仁慈,不适用于炼狱中的灵魂;真心痛悔,即使没有教皇所售之券,每一信徒也都能得到基督的赦罪恩赐和处罚减免;任何在世或已死的真正教徒,即使没有教皇的援助,也有基督和圣徒们所积善功可为之补过。认为告解圣事的核心在于忏悔,而非在于向神父告罪,做补赎和积善功(包括购买“赎罪券”)。当时路德尚不否认教皇有对人进行大赦之权;并谓作为上帝仁慈标志的教皇之大赦是不能轻视的,但不应滥用。此论纲发表后,在德意志地区和整个西欧,“赎罪券”的销售受到很大影响。利奥十世于1520年6月15日发表敕令《斥马丁·路德谕》,谴责路德的说法为“谬妄”。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经籍、书文、报刊 九十五条论纲 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关于“赎罪券”问题的论辩提纲。马丁·路德因对罗马教皇派人推销“赎罪券”和搜集捐款持有异议,于1517年10月31日将用拉丁文写成的论纲钉在维滕贝格城堡教堂的木门上,要求就“赎罪券”等问题进行辩论,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行径。论纲发布后迅即传遍德意志和西欧、南欧各地,揭开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中世纪史 • 德国中世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